互联网+县域医共体信息化项目解决方案

发布时间:2022-06-08 15:36:00 阅读次数:1018

介绍:

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: 到2020年,逐步形成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 的分级诊疗模式,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。



县域医共体概念:重点探索以“县医院为龙头,乡镇卫生院为枢纽,村卫生室为基础”的县乡一体化管理,并与乡村一体化有效衔接,充分发挥县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,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,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。


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总体需求

1、资源共享 信息融合 
贯通服务链,实现资源共享。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融合。

2、统一管理 监测评估 
医共体内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、财务统一管理、集中核算。采集统计监督、考核相关指标数据,完善监测评估信息工具。

3、远程医疗 双向转诊
建立县域远程医疗会诊中心,实现县域内各成员机构间的高效远程协同会诊、在线病历讨论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双向转诊流程的信息化。

4、互联网+医院 坐实家庭医生
建立互联网+医院,升级面向患者的服务,延伸医院服务半径,提升医院的服务效率、改善患者就医体验。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融合服务模式。

县域医共体建设类型--紧密型医联体形式


资源使用“一张网”,人员配置“一盘棋”,财务管理“一本账”,医疗服务“同质化 ”。
规范及标准体系--县域医共体的基本保证
为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卫生数据采集、数据共享和运行管理提供标准支撑。


数据异构集成&互联互通--县域医共体的基本要求

异构集成数据互通
通过抓取与推送相结合、实时与定时 相结合整合方式,保证数据整合过程 灵活性、适应性、稳定性和高效性。

四大信息资源库
健康档案、诊疗信息、卫生资源、运 营管理数据中心,充分考虑结构化和 非结构化县域医疗卫生数据的整合与应用。


县域医共体服务平台建设思路

统一管理、互联共享、远程协同、健康服务

1套标准: 规范及标准体系;1个平台: 县域互联网+医共体服务平台;3大医共体支撑: 综合管理、运营监测、主索引,4大医共体应用: 互联网+医院、区域共享服务、 分级诊疗协作、家庭医生履约。
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电话:13339436556

扫一扫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