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疫情防控的传染病管理平台

发布时间:2022-06-06 13:04:00 阅读次数:560

平台解决方案

疾控信息化面临现状

1、大量垂直系统
大量的国家级垂直直报类业 务系统,基本涵盖了疾病防控日 常工作,但大多为收集监测数据 而建设。
2、基层负担过重
多部门单位牵头建设的业务系统存 在很多的交叉重复,而且未实现数据共 享,造成基层多头、重复上报。
3、未满足业务需求
现有系统大多以单病种、单业务管 理为核心,业务条块分割,无法满足跨 业务、跨部门、实时间的业务协同;同 时大多依托PC端进行建设,无法满足越 来越多的现场移动办公需求。
4、惠民便民措施匮乏
现有业务系统基本是为满足疾病防 控日常监测而建设,缺少为公众提供服 务的手段和方法,造成公众不了解、不熟悉疾控中心。

新冠疫情“大考”之下,暴露的问题

疾控工作的基础来自于“大数据”的收集、分析和利用,实现疾控工作从传统向现代化、高质量发展,必须实现手段信息 化。但在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中,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度明显滞后,一些市级没有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支撑系统。各项工作依赖国家疾控系统,但该系统主要还停留于各类传染病信息报告,使用权限基本都在国家层面,但各别市级CDC都不能真正利用这些数据,无法形成及时、有效的分析结论。主要发生在以下方面。

监测预警

I. 日常监测能力不足,无相关信息系统支 撑,监管比较被动;
II. 监测范围有限,监测深度有限,无法形 成大数据支持;(真实世界疫情感知) 
III. 数据源头不扎实,医疗机构依然存在漏 报、错报、迟报等问题;
IV. 预警不智能,被动发现。(人工网审)

疫情控制

I. 无可靠数据支持,连疫情的底数 都不清楚,风险预估不足、指挥 不当;
II. 信息化建设不充分,大数据运用 不够,一线疲于“表格抗疫”;
III. 密接者定位难,追溯更难,缺乏 信息共享渠道,追溯过于被动; 
IV. 权威部门信息同步不及时,导致 频繁被动辟谣。


保障方面

I. 领导重视不够,经费保障不足; 
II. 大数据运用,信息化意识不够; 
III. 信息安全保障不足。

仍面临较多公共卫生风险,疾病防控,任重道远!


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,环境的不断变化,各种传染性疾病(如埃博拉、寨卡、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、疟疾、尼 帕病毒、中东呼吸综合症、艾滋病、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)输入性传播风险越来越大,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、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,从发生态势看,仍处于易发多发期,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 增大;从复杂程度看,随着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,突发事件网上网下呼应,信息快速传播,加大了公共卫生安全保障难度。

疾控信息化按下快进键,增强城市“免疫力”

加速推进疾病防控业务的数据化,打通纵横公共卫生关联信息壁垒,通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优化业务流程和 工作模式,推动公共卫生工作为民服务、防控能力、决策水平的持续升级,通过“智慧疾控”对全市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看得 见、控得住、谋得准。


建设目标

一是整合公共卫生条线系统,为基层减负。
二是以人为核心,实现疾病监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。
三是打通最后“一公里”,实现医防业务信息协同。
四是提升监测预警信息服务能力、防控处置信息服务能力、应急决策信息服务能力。织牢织密地方公共卫生防护网。

市级公共卫生平台
统一安全标准规范,统一数据标准规范,打造全面健康信息平台。

总体设计

基于EDR构建统一疾病数据采集,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疾病动态监测管理应用。


数据应用构架

医防协同

基于EDR实现报病在医院,管理在疾控、服务在社区的高效、快捷业务协同模式。
传染病动态监测及重点专病, 精神疾病监测,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。

总体建设内容

1平台-数字基础支撑平台

通过应用支撑体系的建设,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,避免重复建设。构建基于统一业务应用门户统一用户权限管理、统一安全日志审计、统一消息提醒服务、 区块链存证服务平台等组合的智慧疾控"数字底座”,为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应用提供基础服务。

1中心-公共卫生数据汇聚中心-打通“烟囱”,共建共享,本地存储多方利用。

7应用,推进疾控核心应用支撑建设

基于“智能插件”的传染病监测直报系统


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业务模型

发热病例快速筛查

实验室应急检测


(一)业务功能: "检测平台”通过信息化方式,实现检测人员个人预约和实名认证、检测样本条形码关联、登记检测信息对接和检测结果查询等功能。

(二)管理功能:实现全市检测数据查询、统计、汇总分析功能,及检测阳性结果报警提醒功能,并辅助各级各类管理部门]进行综合判断和疫情防控。

联防联控:密接者判定-“侦查”找出密接者

联防联控:密接者追踪-“逮捕”找到密接者

网格化疫情防控解决方案

整体建设目标:“平时好用 战时管用”

建设内容:“1+3+1”(1个平台、3个专用APP)


建设目的:畅通的信息通道、减轻基层负担、提升工作效率

建设前
1、基层工作繁重,统计工作每天耗时耗力;
2、最新政策要求不能第一时间下达指定人群,对居 民解读政策不权威,多次多人解读耗时耗力;
3、社区、街道工作繁重,还需多次向不同部门上报 疫情数据;
4、多个部门都需要获取疫情数据,缺乏有效的数据 共享机制。
附图
建设后
1、利用移动办公等手段提升工作效率、减轻工作负 担、自动统计数据、生成报表;
2、政策直接达指定人群,打通公众参与的双向通道;
3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,提供有效的疫情数据获取途径;
4、通过网格沉淀社区工作数据,构建城市数据基础。

附图


平台管理

数据导入导出
各级管理人员对疫情相关 数据导入导出

信息简报
定制统计报表,及时自动 生成和上报工作数据

网格员管理
对网格员基本信息、日常 考勤进行可视化管理

通知公告发布
第一时间给公众、企业以及相 关工作人员发布通知公告

分级授权
各级工作人员按照各自权限处 理相关事务

数据安全保障
涉密及隐私数据保护


应用案例


服务指挥决策

利用空间地理系统(GIS),对疫情所在区域内医疗机构、物资、人群等进行分析,为疫情指挥决策人员 快速掌握区域疫情环境状况,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,评估事件影响,调配应急资源,采取处置措施等提供基础 的信息支持。便于领导在应急中掌握事发态势,优化资源配置,制定救援方案。

AI+流调:为一线人员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现场流调助手

通过移动端采集音频、视频、照片等文件,充分依托AI智能技术,将非结构化文件转换为标准结构化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,为一线流调人员提供智能化流调数据采集助手,并提供现场同声传译服务,方便对境外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,支持远程视频流调,避免流调人员与患者接触。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电话:13339436556

扫一扫,关注我们